学校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专业与课程

专业与课程

学前儿童文学--校级精品课程

发布者:  时间:2020-04-04 09:29:10  浏览:

一、课程性质

《学前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在一年级上学期开设。其开设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封市第一师范学校幼师班开设的《幼儿文学》。目前根据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学前儿童文学》教学时数为18周,54学时,3学分。每年授课人数为300-500人。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各种文学体裁特点,赏析、讲述演练各种文学作品,最终达到能够设计与组织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课程开设至今,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历年平均教学质量评价均为优秀。

二、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

《学前儿童文学》课程团队由孟亭含、陆水东、张国玲、张玉婕、赵爱平、李振华、王戈、张宸瑄8位教师组成。课程负责人孟亭含,教育学硕士,副教授,目前任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学前教育方面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幼儿教师教育等。曾先后主讲《学前儿童故事表演》《幼儿故事讲编 》《幼儿戏剧排演》《学前教育学》、《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育婴师》等多门课程;主持《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源内容与结构》《河南省幼儿教师资质过高感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在爱中教育孩子》《幼儿异龄同伴合作研究》、《幼儿园教师主观幸福感、职业承诺、职业自我效能的状况及其关系研究》等省厅及以上级别项目14项,参与4项;翻译学术专著2部;主编或合作出版《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等著作9部;发表学术论文16篇;获各级学术科研奖励11项。先后荣获河南省高职院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高等教育先进个人、开封市新长征突击手、开封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称号。团队其他教师情况如下表: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从事学科

承担教学任务

备注

陆水东

1967.08

副教授

学前教育

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


张国玲

1971.07

副教授

汉语言文学

课程建设与教学


张玉婕

1987.08

助教

学前教育

课程建设与教学


赵爱平

1972.07

讲师

汉语言文学

课程建设与教学


李振华

1976.07

中教高级

学前教育

课程建设与教学

群英幼儿园

王戈

1981.02

讲师

计算机

技术支持


张宸瑄

1992.11

助教

学前教育

课程建设与教学


三、课程设计

(一)内容结构

本课程主要包括两大板块,即学前儿童文学本体论和学前儿童文学文体论。第一板块主要用于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理论原点、内涵、分类、审美特征、学前儿童文学与童年观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二板块主要学习和分析学前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的划分,具体包括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幼儿故事、幼儿绘本、幼儿散文和幼儿绘本等文体。在讲授不同文体时又分为三个层次,立足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的生长和认知特点,由基本理论学习到作品鉴赏,最后归位于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改编。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讲述演练为提升,这样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突出专业基础课程的特色。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文体的分类界定,加深学生对其特点的认识,达到熟练掌握各种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演绎能力、改编和创作能力。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学前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的系统学习,阅读一批高质量的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确立科学的儿童观和学前儿童文学观,为今后学习相关理论和未来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课程的难点在于通过对不同文学体裁作品的赏析,提升创编、朗读或讲述技巧,进而进行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总学时54学时,其中讲授、示范占24学时,学生练习占30学时。具体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如下:

单元

题目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

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4

1

2

儿歌

2

3

3

幼儿诗

2

4

4

婴幼儿童话

2

4

5

婴幼儿故事

2

4

6

婴幼儿图画书

2

4

7

婴幼儿散文

2

3

8

幼儿戏剧

2

4

9

学前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

2

0

10

学前儿童文学的教育实践

2

3

11

学前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

2

0

总课时

54

24

30

(四)教学方法及理念

本课程并非纯理论性课程,其核心是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未来岗位的需求,加强技能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学前儿童文学素养和作品赏析能力,最终落脚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于是,本课程的教授坚持以学生为本位,教学设计和组织上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学习等为目的,结合具体生动的作品,撬动学生学习、演练学前儿童文学不同文体的主动性。在教授不同文体时,运用“教--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编讲示范为引导,以学生演练为基础,以提升学生文学作品的创编、朗读或讲述技巧,进而进行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与之配合。

(五)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以过程性评价及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过程性评价占考核总量的60%,终结性评价占40%。过程性评价本着重实践的原则,包括理论文章的读书笔记和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汇报,特别是学前儿童文学的实践活动(儿童诗诵读、讲故事、儿童戏剧表演、解读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等)的成绩加之平时上课出勤共占总评成绩的60%,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

(六)信息技术的运用

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并且着力实现“在线课程资源的多元化”,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信息化课程相融合的形式,制定全新的课程体系标准,利用案例视频与仿真演练的互补,提高情境化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