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教改指引

教改指引

关于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发布者:  时间:2018-05-23 08:50:30  浏览: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迅速发展,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MOOC,慕课)应运而生。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鼓励学院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在线教学优势,强化课堂互动,探索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高【2015】3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和教职成【2017】4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河南省教育厅在《关于公布2017年度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价结果的通知》中的相关要求,加快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观念转变,提升广大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做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的宣传、推广、运行。

二、工作目标

围绕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慕课等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鼓励优秀教学资源数字化、视频化、互联网化,强化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工作任务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实现理念、实践、效果三方面的重要转变,即充分利用互联网支持下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新技术,建设校本慕课资源。

(二)通过混合式模式的改革,提高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质量与效率,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引导能力,推动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和基于纸介的终结性考核的结合,并加强基于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的学生学习分析研究。

(三)建立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与学习的管理、激励和评价机制,学院计划在五年内建设50门混合式教学课程。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推进的建设原则,各专业应积极发动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开展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和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推广教育新技术。

四、具体措施

1.依托数字校园系统,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要求各专业要充分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岗位需求,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指导、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平台建设,并做到可持续发展。

2.加强教研室建设,打造创新活力的教学团队

近两年,学院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在学院--系部--教研室的三级管理体制下,教研室应成为承担教学、科研、团队打造等专业建设工作的最基层组织,成为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改革、践行人才培养的基础载体。作为学院教研工作的支点,要不断完善和深化教研室工作职能,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我院内涵建设中的作用。

(1)首先要加强标准化建设

在《教研室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教研室主任工作职责》、《教师目标责任书》等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再明确教研室成员的工作职责,鼓励教研室教师之间、各个教研室之间的横向交流。

(2)抓好专业建设,不断推进课程改革。

教研室应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做好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分析,完善专业课程标准。强化“教”和“研”两项职能,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

(3)凝聚团队力量,促进内涵式提升

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构建创新活力的教学团队。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给她们压担子,有步骤的搞好梯队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初步尝试应倾向于青年教师。多方并举,人人参与,要求老师解放思想,克服定势与惰性,运用校内培训、交流合作、外出培训、兄弟院校调研、线上平台学习,来扩宽教学思路,主动了解并尝试在自己的教学中融入混合式教学模式。

五、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1.2018.7--2018.8

充分利用假期推进工作

(1)利用暑假进行专业建设研讨汇报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符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

(2)暑期组织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学习培训。加强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

2.2018.9--2018.11

(1)以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以教研室为单位做好课程建设规划书(具体建设要求见附件),并推出两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

(1)每位教师在MOOC平台上学习一门所教学科的开放课程,取得证书,发放相应的课时津贴。

3.2018.12--2019.1

教务处、教学督导室两部门联合负责过程监督,跟踪听课,期末进行评比,奖优惩劣。

六、工作要求

各系部、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着力提升广大教师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意识、水平和能力促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

附件: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要求

一、建设要求

1.混合式教学课程应改变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采用课前视频学习与课堂讨论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混合式教学课程需建设知识点化的教学视频,并采用慕课等在线式或碎片化学习的形式制作,避免使用单一、传统的课堂实录视频。教学视频可以是自行录制的,也可以是学校认可的第三方慕课平台上的视频资源,但不应存在版权问题。

3.混合式教学课程应充分利用学院数字化网络平台。

4.混合式教学课程应结合探究式、项目式和合作式教学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5.混合式教学课程要求学生课外学习时间与课堂教学时间比例不低于1:1,课堂讨论时间一般要求占课堂教学总学时的50%以上。

6.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根据需要可以申请单独的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线上学习成绩比例不低于50%。

二、课程申报

1.申报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的须为我院在职教师教授的课程,原则上应为基本素质课程和专业课程。课程内容适合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课程团队教学水平高。

2.每位教师最多可主持1门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项目。

3.院级混合式教学课程每学年组织立项一次,各系部、二级学院每年至少申报一门课程。一般安排在学年第一学期。

三、检查验收

1.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期为两年,课程开设一轮后可以申请中期检查,实施两轮以上可以申请验收。逾期不完成的予以撤项,特殊原因最多可申请延期一年。

2.混合式教学课程中期检查时,需要提交:项目进展报告、基本的课程视频或视频链接(覆盖课程标准50%以上的知识点)、数字学习平台课程网站、学生学习效果研究等。

3.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验收时,需要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建设的课程资源(含教学大纲、课程设计、课程教案、考核方案等)、完善的课程视频或视频链接(覆盖课程标准80%以上的知识点)、数字学习平台课程网站、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研究等。

4.混合式教学课程围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综合考评课程建设成效:

(1)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反馈表、专家评价和系部意见等方面综合评价教学效果。

(2)受益分析:通过主讲教师汇总的学生学习成果,以及学评教、课堂教学情况调查表等综合反映学生受益程度。

(3)教学特色:借助数字学习网络平台教学记录、教师课程总结和教学观摩活动等多种形式评价课程的建设特色。

(4)教学研究:通过数字学习网络平台课程建设、课程研讨报告、教学研究论文等形式来评价教学研究情况。

5.混合式教学课程中期和验收由教务处及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进行,检查、验收的意见提交学院审议通过。

四、保障机制与激励措施

1.学院成立由教务处、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室专家组参与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对混合式教学课程进行评审、指导和验收。

2.学校每年设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专项资金。每门课程建设项目资助5万元,项目经费分期下拨,首批拨付60%,通过中期检查后再拨付余下40%的建设经费。

3.经负责人申报通过验收后的非精品课程可直接列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并鼓励在混合式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

4.学校鼓励混合式教学课程负责人申报各级各类教学建设与研究项目,在各类课程进修计划中对混合式教学课程负责人予以优先考虑。

5.鼓励优秀的混合式教学课程资源对社会开放,加入公共慕课平台。

七、其他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