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百科 > 正文

“万众瞩目的我”

时间:2022-02-22   来源:    阅读:

1999年,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汤姆·季洛维奇(Thomas Gilovich)和美国心理学家肯尼斯·萨维斯基(Kenneth Savitsky)在期刊上发表“聚光灯效应”的实验,验证了人们总认为自己是一切的中心,是所有情境的焦点。

他们要求受试者穿上印有过气歌星头像的T恤,走进已有5人的房间。研究人员先询问穿T恤的受试者,觉得有多少人注意到身上这件有点糗的T恤?再去问另外5人是否注意到T恤上的头像?结果显示,“穿T恤的学生”觉得有5成以上的人都注意到他的衣服,但是针对其他5人的调查,却只有1成看清楚T恤上是什么图案。

季洛维奇和萨维斯基由此推论:人们太在乎和自己有关的事物,以为别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这就是聚光灯效应。

英国心理专家艾玛·库克撰文称,有两种情况最容易遭遇“聚光灯效应”:

第一,在重大聚会之前,一个人会想像很多消极的、令自己尴尬的场景。

第二,把自己的思想蜷缩在内心,而不是真实地观察外在的环境。就好像有一只聚光灯照在你头上,所有的眼睛都在盯着你。

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也很容易受到聚光灯效应的影响,我们习惯地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夸大自己的重要性。这样,总会认为自己在出丑的时候会被很多人看到,从而产生羞愧、自卑的心理,也会不敢于再次在人群中去表达自己,久而久之,会封闭自我,产生不良的情绪。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能够给予自己心理暗示,减弱聚光灯效应对我们的影响。首先要提醒自己,别人的注意力并不在你身上,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必太过拘束,避免因为紧张而更易出现错误。其次,在人际交往中,弄清楚自己的目的,不去关注别人是否关注了自己。再次,调节自己的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在人际交往中才会不走入聚光灯效应的误区。

上一条:“南风”知我意
下一条:岁末推荐:时间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