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院部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团活动 > 正文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第83集 郭健濂、褚朱炯、井士剑共同创作的油画作品——《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1-11-02 】

/__local/B/85/57/7000B1DC28A202D3F9B1A3E6A59_B6D2D56E_9E094.png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等机构联合制作的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节目“以画为体,以史为魂”,带领观众从美术经典中领略信仰之美,在历史细节中探寻初心使命,将党史题材和艺术之美融于一体的重大主题表达空间创新拓展推向新的高峰。我们会陆续转载这一特别节目,供师生学习。

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第83集 郭健濂、褚朱炯、井士剑共同创作的油画作品——《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



https://pics7.baidu.com/feed/2f738bd4b31c870174dc1e046d0ec5260608ff61.jpeg?token=f19c107f11b76472e09b14483bdcbebe

赏析】: 1981年,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用科技帮助农民致富,23岁的李保国作为首批课题攻关组成员走进了太行山。数十年间,李保国和他的技术团队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技术类及应用面积1826万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动山区农民增收58.5亿元。由于长年累月的高强度劳作,李保国的健康多次亮起了红灯。2016年4月10日凌晨,他突发心脏病再也没有醒过来。2017年,为表现李保国带领太行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事迹,歌颂他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画家郭健濂、褚朱炯、井士剑共同创作了油画《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

这幅油画作品,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是太行山脉和果园。左侧果园轮廓向下的弧线如同打开了一个窗口,重点突出了高耸的山峰。人物则集中在画面的右侧,使画面的左右配比达到了均衡,更加强调了主题中太行山的元素,也让人物和大山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内在联系。

画面中李保国拿着剪枝钳举起手臂,形成了画面的高点和观众视觉的中心。在李保国的面部,画家用明暗不等的棕黄色小色块着色,生动地呈现出一位阳光之下皮肤黝黑、专注质朴的果农形象。画作中无论男女老少,无一例外地把目光投向李保国手上的动作,专注认真地学习。最左侧正在从树枝上摘采苹果的妇女,她高举手臂的姿势也与李保国相呼应,表现了科技兴农的开路人与脱贫致富的山区农民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蹲在地上的蓝衣农民手提篮子,在篮子里和临近树枝上的苹果上都出现了橙黄色,像是给苹果镀上了一层闪亮的金色,与提篮农民灿烂的笑容自然呼应。而他蓝色衣服上的几处不同纯度的金色,也让人感受到他正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中,烘托出丰收的喜悦氛围。

【画作细节欣赏】:

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news/0b39c869fc1a16bf55e1dfec8b936604.gif

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news/f7f9f0d0de47ec45cdc9f2388cb0b6cc.gif

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news/2002f3e79018ad1fda32bc92a5953449.gif

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news/60d03c4db67c4720986d63eb85afc6c1.gif

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news/b31f083e5e188d856b5f5fc3f6d75d8e.gif

【李保国: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1981年,23岁的李保国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前身)毕业后留校任教,正逢学校决定在太行山区建立产学研基地,李保国作为首批课题攻关组最年轻的成员走进了太行山。他目睹当地乡亲们贫困的生活,作为农民的儿子,立志扎根太行山,用毕生所学帮助大家脱贫致富。

无论是石头山地、还是干旱丘陵,太行山的每片土地都留下了李保国的脚印。1996年8月,内丘县岗底村的耕地被洪水冲垮。李保国听说后,带着河北农大的科技救灾团来到岗底,每天早出晚归,把全村8000多亩山场的沟沟坎坎踏了个遍,研究如何种植果树和经济作物,向荒山要收益。李保国曾说:“第一产业是苹果;第二产业是板栗;然后,我们还做了一个第三产业,就是所有的林下要间种苜蓿,用苜蓿养小尾寒羊。通过这三个产业,让全村老百姓最多用5年时间,人均收入达到一万五千块钱。”

岗底村大多数人听到李保国的这一规划时都很怀疑,因为当时村里人均年收入才七八十块钱。于是李保国干脆把家搬到村里,一呆就是好几年。岗底村村支书杨双牛说:“苹果质量上去以后,我们运作了品牌,第一年送的多卖的少,第二年卖的多送的少,第三年抢着要买不到。”

李保国用科技之手“点石成金”的奇迹在太行山上不断被复制。在邢台临城,他推广的薄皮核桃,年产值超过20亿元;在石家庄平山,葫芦峪建起现代农业产业园,5万多亩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35年来,李保国在太行山区推广了36项林果技术,带动10多万农民脱贫致富。岗底村村民杨双奎回忆:“只要是李老师一来,就说李老师到就是‘财神到,多学知识有回报’。”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1998年,李保国患上了糖尿病,2007年又被确诊为疲劳性冠心病,但他带着19种药照样常往山里跑。他去世前的4个多月,在家的时间总共不到10天。

2016年4月10日凌晨2时,李保国心脏病突发,呼吸困难,说不出话来。呼啸而来的急救车把他送到最近的医院,他却再也没能醒过来,没能给家人留下一句话就永远地去了。妻子郭素萍说:“送到医院时,瞳孔已经放大了,心脏也停止跳动了。在我的思想中他没走,一会摸摸他一会摸摸他,可是最后还是走了。”

9月中旬,秋风吹过山岗,硕果挂满枝头。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满山的苹果树散发着诱人的果香,虽然已经过去3年多,但一提起李保国,全村老少仍然难掩思念。杨双牛哭着说道:“我很想念李老师,我这个果园,你说哪一块地、哪一棵树,他都知道。”

35年来,李保国在太行山区举办培训班800多次,培训9万多人,在他的指导下,191名农民获得国家农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初级、中级果树工证书。李保国生前总和人说,他有一个梦想,就是让自己变成农民,让更多的农民变成他,到那时,农民就都能过上好日子了。“农民需求是什么样的,我怎么从这个角度把我的山治好、把我的树种好,这是要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就是要全力以赴提高农民的素质,把我们的农民个个变成专家,真正靠我们的农业产业,靠山吃山富起来。”

李保国去世后,作为“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他的妻子郭素萍毅然决然地行走在李保国曾经奋斗过的田间地头。李保国的手机里存了400多个农民的电话,他去世后,求助电话仍常常响起。直到现在,郭素萍还在为李保国的手机号续费,并承担起答疑工作。

如今,李保国获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郭素萍说,替保国继续照顾好乡亲,完成未竟的事业,才能不愧对这份荣誉。“他获得的奖,只是一个缩影,是众多科学工作者其中的一个代表。我作为他的妻子,我觉得将来的担子更重了,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把李保国未尽的事业接着干好。跟保国一样,只要能走得动,能为农民脱贫致富,把我们的技术推广开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一个心愿。”

“太行新愚公”30余年æ⟡»å±±ä¸å·⟡

李保国生前为农民讲授果木技术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