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院部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团活动 > 正文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第61集 何孔德等的油画作品——《秋收起义》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1-08-17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等机构联合制作的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节目“以画为体,以史为魂”,带领观众从美术经典中领略信仰之美,在历史细节中探寻初心使命,将党史题材和艺术之美融于一体的重大主题表达空间创新拓展推向新的高峰。我们会陆续转载这一特别节目,供师生学习。

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何孔德等的油画作品——《秋收起义》。

赏析】:1927年9月9日,中国共产党人高高举起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毛泽东在江西的修水、铜鼓、安源等地组织发动了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73年,画家何孔德、高泉、冀晓秋、陈玉先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为主题,创作了油画《秋收起义》。作品因其出色的造型和色彩表达,成为了当时油画学习者学习的范本。

在作品中,处于显著位置的是毛泽东同志。他手拿斗笠,右拳微微紧握,眼神坚毅,阔步向前。画家以这种高大挺拔的形象,来体现领袖伟人的高瞻远瞩。在毛泽东前方,一面军旗迎风飘扬,镰刀、斧头和五角星的符号标志着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建立起来了。

整幅画作用了三个三角形,组织起复杂的群众队伍和姿态丰富的人物造型。以旗帜为顶点、以山路为底边,画家又将三个三角形的人群组合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构图,使得画面不仅呈现出牢固稳定的结构关系,也突出了工农革命队伍的团结一致、坚不可摧。画面右侧齐步向前的两名队员,肩扛土炮,身背大刀,渲染出一往无前的坚定革命信念。两名队员身后肩扛梭镖的少年和身着起义军军服的士兵,与左下角扛着机枪的两名战士都望向领袖,景仰之情溢于言表。在画面的左右两侧还刻画了一些人群,他们并不是革命战士,而是普通老百姓。虽然他们的画幅不大,但画家也着意刻画了他们的面部表情。这些老百姓神情欣喜,热情地看向大部队,颇有纷纷响应、奋勇参军之意。画家用近大远小、虚实结合的方式,营造出了庞大队伍的纵深感。

《秋收起义》由四位画家合作完成。其中,何孔德是新中国军事美术创作的代表性画家之一,曾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的副主任、艺术指导,代表作有《古田会议》《广州起义》。高泉,曾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美术创作室主任。冀晓秋,原总政文工团话剧团的舞台美术设计。陈玉先,曾任《解放军报》美术组的组长。

【画作细节欣赏】:

【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宣布“分共”,背叛了革命。中国共产党从此转入地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按预定计划爆发。9月1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虽然秋收起义结果是失败的,但它却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也开辟了第一个在农村的根据地,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自己的旗号,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面军旗(带有镰刀、斧头、五角星的工农革命军军旗)的诞生,在全国人民面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