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院部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团活动 > 正文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第51集李可染创作的国画作品——《万山红遍》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1-07-13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等机构联合制作的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节目“以画为体,以史为魂”,带领观众从美术经典中领略信仰之美,在历史细节中探寻初心使命,将党史题材和艺术之美融于一体的重大主题表达空间创新拓展推向新的高峰。我们会陆续转载这一特别节目,供师生学习。

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由李可染创作的国画作品—《万山红遍》。

赏析】:1925年,毛泽东重游橘子洲头,目睹充满生机的山川秋色,他心潮澎湃,对革命前景充满乐观,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沁园春·长沙》。上世纪60年代初,画家李可染取毛泽东“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词意,创作了国画《万山红遍》。

这幅作品采用了一种顶天立地的构图方式,巍峨的山峰占据了画面的中心,凸显出群山之气势撼人。为了表现“遍”字,李可染大胆创新以墨为底,用大面积的红色覆彩。李可染先生为了打破大面积红色带来的沉闷和压抑的感觉,在画的左侧,层层叠叠的山峦之间,画出了树木与瀑布。白色的飞瀑、白色的溪流以及掩映的白色的瓦屋,使得整幅画作气息通透,流露出一种摄人心魄的灵气。这幅画作也充分体现了李可染先生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追求的艺术理念:可贵者胆、所要者魂。

画面前景中描绘的红色的树木如同剪影一般,将光与色进行巧妙结合,是整幅画作色彩最浓重的地方,也是红色使用纯度最高的地方,成功地点出了毛泽东主席所说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诗情画意。李可染在整幅作品创作完之后,又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两句话作为题跋书写在画的右上角,成为这幅画的点睛之笔。

【画作细节欣赏】:

《沁园春·长沙》:从1913年开始,20岁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做了五年半师范学生。在此期间,他用“二十八画生”做笔名征友,结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蔡和森、李维汉、周世钊、何叔衡等。他们一起讨论、一起做社会调查,探索中国的前途。

在长沙,蔡和森的住所是他们经常聚会的地点,也是在这里,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建立了“新民学会”,“改造中国与世界”是他们的青春抱负。“新民学会”是革命运动在湖南的核心力量,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思想理论探索和干部准备。

1925年秋,32岁的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重游橘子洲头,面对奔涌不息的湘江和对岸岳麓山上大片的枫叶,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

青年毛泽东的这一段经历,给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他启示我们,不但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而且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心怀天下。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