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院部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团活动 > 正文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第41集 李劲堃的国画作品——《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1-06-08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等机构联合制作的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节目“以画为体,以史为魂”,带领观众从美术经典中领略信仰之美,在历史细节中探寻初心使命,将党史题材和艺术之美融于一体的重大主题表达空间创新拓展推向新的高峰。我们会陆续转载这一特别节目,供师生学习。

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李劲堃的国画作品——《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赏析】:1935年2月,红军二渡赤水,攻下娄山关。这次胜利是在毛泽东等指挥下,中央红军取得的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揭开了遵义大捷的序幕,使红军摆脱了被动地位,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全歼红军的妄想。面对久违的胜利,红军战士们备受鼓舞。毛泽东也难掩激动的心情,他登上娄山关之巅,留下了长征路上那首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1991年,画家李劲堃根据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的意境,创作了中国画作品《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作品是由19幅通景屏构成的11米的山水画卷。从构图上来讲,这幅画用四分之三的面积画大娄山脉,天空仅占上面四分之一的位置,给人一种特别压迫的感觉。画面像是截断的空间,只有一个大娄山脉,却让人感觉好似波涛在涌动。这幅画面在艺术特色上,有很大的突破。

在作品中,画家通过创作山脉底下红军战士攻打娄山关的场景,将《忆秦娥·娄山关》中的“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呈现出来。画面中,层峦叠嶂的山峰之间有一群正在与敌肉搏的战士。画家没有将战士们的面部进行仔细展示,而只让人看到人物张大的、呼喊的嘴,似乎耳边就可以听到响彻山谷的震天杀喊声。画家将山谷中的战斗以这样的方式定格,用红色寓意了战士们的鲜血,它从山涧中汇聚而来,并逐渐由透明到厚重,层层罩染,层次丰富。红色代表的不仅是牺牲的悲壮,也是胜利的豪情。

这件作品不同于一般概念上的中国画作品,以金笺纸替代宣纸,以色布白、以色衬空,使画作带有光泽的金色,制造出残阳下特有的光线效果。金笺作为一般用作庙堂之作的特殊材料,能够让水墨停留在表面上。画家利用金笺的特性,将岭南画派撞水的绘画技法发挥其中,让人们在纵览万壑千岩之时,与《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意境不期而遇。

【画作细节欣赏】:

《忆秦娥娄山关》】:

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在娄山关战役胜利之后所写,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发表时没有标明写作时间。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时,将写作时间标明为“一九三五年二月”。

1935年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这首词上阕写的是红军向娄山关进军的途中,下阕写的是娄山关战役胜利之后的景象。

忆秦娥·娄山关

作者: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