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院部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团活动 > 正文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第35集 钱松喦的国画作品—《红岩》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1-05-18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等机构联合制作的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节目“以画为体,以史为魂”,带领观众从美术经典中领略信仰之美,在历史细节中探寻初心使命,将党史题材和艺术之美融于一体的重大主题表达空间创新拓展推向新的高峰。我们会陆续转载这一特别节目,供师生学习。

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钱松喦的国画作品——《红岩》。

【赏析】:1962年,画家钱松喦根据中国共产党在红岩嘴的革命事迹,创作了国画作品《红岩》。在国画《红岩》中,大面积的红色岩石,由纵横相间、长短不一的线条构成。岩石中间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条蜿蜒小路,象征着革命道路虽然曲折,但终究会获得胜利。小路的上方是墨色比较深的黄桷树,它们高耸挺拔,郁郁葱葱,象征坚贞的革命气节。而黄桷树旁边的红岩革命纪念馆,是整幅画作的核心,起到了点题的作用。这件作品的难度是这片红颜色的处理。它要经过反复调染,再次晕染颜色,才能让这幅画面的红颜色特别地润且苍茫有力。

整体画作在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浪漫主义手法,既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符合钱松喦所追求的“朴素、雅静、明朗、健康”的格调。

【画作细节欣赏】:

红岩精神】:红岩精神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以毛泽东、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重庆,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锤炼、培育和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

1939年5月,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机房街驻地因日机大轰炸而损毁,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办”迁往重庆城郊的红岩嘴13号大有农场。(上图为南方局驻地红岩村)

从1938年到1943年,日本飞机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多的战略轰炸。一天,日机来袭,一颗炸弹掉在红岩八路军办事处大楼附近。空袭过后,周恩来、邓颖超特地站在被轰炸震塌了的墙体大门前,乐观从容地拍下这张照片。(上图为周恩来、邓颖超合影)

1939年6月25日,周恩来为抗战两周年题词,以鲜明的态度反对国民党反共政策。7月6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战两周年对时局宣言》,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政治口号,成为南方局开展工作的指导方针。(上图为周恩来题词)

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中国和平民主建国的光明前途,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上图为毛泽东在延安机场挥帽向军民告别时的情形)

抗战时期,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新华日报》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抗战进步文化运动,增强人民抗战到底的信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图为位于化龙桥虎头岩下的《新华日报》馆)

被人们亲切称为“江姐”的江竹筠,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1948年6月被捕后,她受尽国民党特务的酷刑,坚贞不屈,宁死不泄露党的任何机密,在新中国已经成立、重庆即将解放之际,壮烈牺牲,年仅29岁。(上图为江竹筠及其遗书)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