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院部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团活动 > 正文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第24集 王盛烈的国画—《八女投江》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2021-04-08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等机构联合制作的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节目“以画为体,以史为魂”,带领观众从美术经典中领略信仰之美,在历史细节中探寻初心使命,将党史题材和艺术之美融于一体的重大主题表达空间创新拓展推向新的高峰。我们会陆续转载这一特别节目,供师生学习。

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王盛烈的国画《八女投江》。

赏析: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由此开端。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的八位女战士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乌斯浑河畔与日军交战中陷入绝境,最后她们集体投江壮烈牺牲。1957年,为了纪念八女投江的壮烈事迹,画家王盛烈创作了国画《八女投江》,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

王盛烈的《八女投江》通过定格八位女战士相互搀扶走向大浪滔滔的江水之中的镜头,把女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传达了出来,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艺术震撼。作品更把女战士对自由、对尊严、对和平、对未来充满积极与渴望的眼神展示得淋漓尽致,细腻传神。画中人物分成两组,右边五人所形成的三角构图中,位于最顶端的冷云与左边江水中最前方的女战士,以及画面最右边的女战士一起,又形成一个三角构图,凸显出画面人物结构的稳定感和崇高感。在单独人物的塑造上,王盛烈借鉴了西洋画法,人物线条厚重有力,有很强的雕塑感,但是画面的整体风格,并没有完全脱离中国画的写意特质。

画作细节欣赏:

八女投江: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八女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